close




翰翰要換發新護照的相片  爸爸自己拍的

昨天姑姑再問翰 翰好像有點想去日本了

 

 

 

 

 


 

免試入學變多試 家長向監院告狀

自由 更新日期:2009/12/07 04:09

加劇補習歪風 要求煞車

〔記者林曉雲、胡清暉/台北報導〕教育部推動高中職及五專擴大免試入學方案如火如荼進行中,預計明年一月定案、擴大實施,家長團體認為,這將造成「免試變多試,且會加劇補習歪風,形成另一個教改惡獸」,擬向監察院告發,促使教育部踩煞車。

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表示,新方案除了金門及連江縣採學區入學,各地多採國中薦送,且採計在校表現,原本只要考一次基測,卻變成國中三年每次校內考試都不能掉以輕心,將加劇補習歪風,學生壓力更重,等於製造另一個教改惡獸。

謝國清痛心表示,免試入學方案宗旨是要「舒緩學生升學考試壓力」,因政府無法一步到位推動十二年國教,才採取漸進措施,但教育部無擔當,一句「因地制宜」就授權地方作主,結果台北市北星計畫及大多數縣市都要採計學生國一到國三上、五個學期七大領域學期成績。

控訴製造另一個教改惡獸

且據本報初步連線統計,多數明星高中釋出的名額,只有符合教育部訂的五%下限低空飛過,北市北星計畫就是全市各校都只釋出五%,目前只有台中一中釋出七點二%、共計七十二名額「最有誠意」,且中彰投學生都可報名,北市北星計畫甚至只限收台北市國中。

謝國清表示,家長團體一直主張不要採計在校表現,害怕變成採計在校成績,每次考試都不能失分,教育部雖宣稱只是選項之一,但問題是採計在校表現是最簡單的方式,家長團體多次勸誡,但教育部仍一意孤行。

謝國清說,採計在校成績後,大考小考都不能放鬆,家長們只好讓孩子提早補習,而且不只補國英數等學科,因為藝能及體育的分數也都要計算,到底是誰在加劇補習歪風?

家長團體原本也希望教育部做好配套規畫,延到一百零一年再上路,教育部卻急著讓擴大免試入學在明年實施,令人不解,今年國三生臨時才被告知有擴大免試方案,北市就要採計前五個學期成績,對首批適用的國三生很不公平,也讓家長們心急不已,因而促使家長團體擬將提告監察院,希望監察委員介入調查,使教育部認真看待此事嚴重性。

教部稱如何採計 還需討論

教育部政務次長林聰明表示,家長團體擔心增加學生負擔,但也有些教育團體、老師認為,完全免試會讓學生不念書,因此,究竟要如何採計,還需討論。

林聰明說,推動十二年國教有「免試」、「免費」、「就近入學」三個方向,但「免試」外界意見分歧,「免費」又須籌措龐大財源,「就近入學」涉及複雜的學區劃分或重劃,現階段推動十二年國教進度已減緩。

 


 


別再放任孩子浪費了
學前教育雜誌編輯部 /
當孩子的行為不對時,要想辦法糾正,否則浪費、不懂珍惜資源的習慣一旦養成,長大就來不及了。而想改變孩子的行為,一定要先要改變他的觀念,帶他從生活中去體驗。

聯合報家庭版有個媽媽說她的女兒睡覺不關燈,整夜亮著,講也講不聽,而且不關燈的原因並非怕黑而是「懶」,她向留美的心理醫師朋友求援,對方竟然問:「關燈比較重要?還是親子關係比較重要?」還叫她放下這個小問題,不要傷害親子間的和氣。

行為不糾正,小洞變大洞

我看了很驚訝,親子間的和氣不是靠放任縱容來維持的,要維持親子關係彼此必須有「敬」,孩子尊敬父母,父母信任孩子,兩者才可以溝通。當孩子的行為不對時,父母一定要想辦法糾正,小洞不補會變成大洞,英文也說“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.”。

關心、監督和保護,父母之責

有很多成語告訴我們,小孩子的行為要從小改正,長大就來不及了。很多父母誤以為現代化就是要做孩子的朋友,跟孩子打成一片,其實孩子要的是父母的關心、監督和保護,是有事發生時可以找父母坦白說出來的商量溝通管道,他們不見得要和父母打成一片。

在臨床上,愈是想得到關心與愛的兒童,就愈表現得拒人於千里之外,倔強的背後其實是寂寞,父母的愛是無法用金錢或玩具來取代的。

孩子浪費習慣,別放任

孩子不聽話是現在很多父母最頭大的問題,這個問題雖然不是三言兩語說的清(基本上,孩子不聽話是父母在他心目中已失去被尊敬的地位,我們只有不尊敬一個人才敢對他大小聲,不在乎一個人才會把他的話當耳邊風,不把它當一回事),但是絕對不能為了親子和氣,而放任孩子不管,對於孩子浪費的習慣,我也不認為是「小」問題,可以放下以後再說。

新時代,核心價值觀不變

我們小時候,父母常教「一絲一縷,當思來之不易」,又說「賣油的娘子水梳頭」,這些話都是教我們節儉,現在雖然時代不一樣了,但是做人的核心價值觀其實是沒有變的。

就算現代的孩子不像我們以前能夠容忍父母嘮叨,但是換個方式,不嘮叨也一樣能讓孩子了解正確的價值觀與生命的意義,例如:這位母親可以帶孩子去參觀發電廠,看她所浪費的電力其實來之不易;去體會一天沒有電的生活,看沒有電時多麼不方便;去賺錢來付她所浪費的電費,看她要做多久的工才能賺回來這些錢。父母應該想辦法來矯正不對的行為,而不是自己安慰自己小偷看到燈亮著,一定不敢進來;如果碰到大地震要逃也快。

從小體驗,珍惜能源資源

事實上,如果地震,電斷了,即使是開著燈也不會幫助她逃得快。最主要是這個不對的行為背後,還有一個我們一直在教的觀念:能源的浪費是很不應該的。我小時候看京劇「秦瓊賣馬」,看到一文錢逼死英雄漢,因此對錢財不敢大意;又因為小時候台灣電力不足,電費昂貴,學校燈都昏暗,後來去山地服務又看到許多地區沒有電,或一天只能4個小時有電,所以對能源非常節省,對物質浪費深覺不該。

感同身受,行為才會改變

有些事情要靠親身體驗才會銘鑄心中,現在食物、紙張各種物質浪費到處可見,我一直認為生命教育最好的方法是實做,去孤兒院、老人院或偏遠地區親身體驗。如若不然,則透過大量閱讀或是戲劇產生同理心,感同身受後會有所改變。行為是大腦意念的外顯,要改變孩子的行為一定要從大腦裡做起,改變他的觀念才能改變他的行為。

※洪蘭語錄:大腦幫你記住壞習慣
最近神經心理學的研究已經知道:記憶是來自神經元的改變,習慣化的記憶是直接儲存在神經元的突觸上(突觸是神經元之間的空隙)。

所以壞習慣養成後很難戒掉,因為習慣化的神經元是神經通路的一分子,一旦迴路形成,要很久沒有刺激(不再重複那項行為),神經突觸的聯結才會縮回。

前年拿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肯戴爾在實驗中發現:海蝸牛在經過十次刺激後,所形成的神經聯結要過了一百天才會再縮回去。


(文/洪蘭,本文摘自《讓孩子的大腦動起來》,信誼出版)

文章來源:奇蜜父母學習中心(www.kimy.com.tw)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二姑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