完成了相片貼海報(9張A4拼貼)↑
and歡迎小海報(4張A4拼貼)↓
部份完工中 ... ...
☆☆☆☆☆☆☆☆ ☆☆☆☆☆☆☆☆
中午 姑姑接我到圖書館
傍晚的時候我就打電話給陳叔叔 說我想要搭娃娃車回家 要來接我哦
晚上我還到大鵬托兒所找園長媽咪 她還送給了我一個鉛筆盒呢
我賴在那裡玩了好一會兒 不理會姑姑催著該回家了
因為她很忙
忙著阿公生日宴現場要做海報呀、要訂送給客人的蛋糕呀 ... ...
要錄製現場播放的音樂呀、氣球佈置 ... ... 有的沒的 ~
本來還想製作蔡家全家福的光碟現場播放
但是要張羅播出設備 好像有點為難的 就作罷
總之 姑姑很愛搞這些事的
翰翰:在學校上電腦課的時候我打了一個f 就出現了facebook
但是我只知道我的密碼 不知道帳號 所以還是不行玩
馬上換上了園長媽咪送的新鉛筆盒
書桌下那瓶舒跑是翰的玩具之一
家家有本難唸的經~談兒童教養問題 | |
文/社區父母學院-親職諮詢 兒童創傷組
「數學教了好幾遍,小孩怎麼還是聽不懂,是不是我不會教?」「帶小孩出去,要怎麼叫他乖乖坐好?」「當孩子發脾氣時,我該怎麼做呢?」 通常我們會建議家長在教導孩子之前要先了解孩子的氣質,再來才是核對兒童的發展階段,孩子大部分的能力是在7歲之後才發展出來,所以家長的教養態度需要有彈性,才能解決孩子學習或教養上的問題。
首先,我們針對兒童各方面的發展,提供以下教養方式給家長參考: (一)認知方面 (1)注意力: (2)記憶力:在教導孩子記憶時,可以幫助他先辨識或組織外在訊息,讓他避免嘗試錯誤時遇到太大的挫折,也可促成他短期記憶的形成與訓練。 (3)分類能力:分類能力的培養可以從做家事開始,例如:讓孩子將碗筷或衣服分類,然後在學業上,將資料用資料夾或袋子分類、書籍用大小或類別分類。慢慢的,孩子會發展出自己的方法,家長這時候再幫他修正成可執行的,最後不要忘記鼓勵他的想法與成果。
(二)行為方面 1.要建立孩子在什麼時間、什麼地方可以做什麼事,並練習把實際的需求說出來,不過家長要讓孩子知道決定權仍在大人身上。 2.若擔心孩子適應學校生活的狀況,在家就必須有耐性的要求。先教導孩子基本的行為,例如:說話不能用喊的、在學校有問題要舉手,等孩子建立起行為後再要求品質。 3.具體訂一個好的行為標準,例如:要問候他人、要自己整理東西…等,然後設計一個表格,訂定次數與獎勵。一段時間設定一個重要行為,建立了再設定下一個行為標準。 4.培養兒童一個行為或能力時,要注意的是: (1)先從雷同的行為開始,不要有太大的落差,避免兒童因挫折而放棄。 (2)原本兒童就應負的責任不能訂為目標,不然會讓他缺少主動的自發力。例如:把自己的食物吃完、自己製造的垃圾拿到垃圾桶去丟。 (3)有些較困難或複雜的行為需要示範,不然彈性太大反而讓孩子無所適從。例:要求孩子刷牙前要教導他順序與方式。
(三)情緒方向 1.以身作則:因為兒童會模仿成人的行為去修正與建立他自己的行為模式,所以家長的情緒表現要表裡一致,而且也要示範情緒表達的適當方法。 2.協助兒童辨識情緒: (1)要幫助孩子練習辨識情緒,必須先了解他產生情緒的原因。 3.協助兒童處理情緒方式: 4.協助兒童培養挫折忍受力: (3)遇到挫折時,大人不要使用外在歸因,這樣反而會讓孩子習慣怪罪外在事物。 (4)言語上用「我幫你想辦法」取代「我們一起想辦法」,這樣可以讓孩子認知到這件事情是他自己應負的責任。並且使用陪伴討論的方式讓孩子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,鼓勵他發展出自己的方法和能力。 5.注意事項:
Q&A時間: Q:當孩子做出危險行為時,我該怎麼辦? A:直接告訴他或糾正他,不要用遙控的,尤其是危險的事情要立即處理。 (資料來源: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 提供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