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今天老師公佈了北縣注音大會考的成績  我考了99分  我把聽寫ㄔ寫成ㄘ啦  錯了一題

簡*穎考了70幾分  她昨天要跟我借鉛筆  我不借給她 

 姑姑說我們是鄰居呀 下次借給她啦  還要我拿幾枝鉛筆送給她 但是我不要啦(小氣鬼)

這次大會考考卷是要送回教育局的(之前有發通知單告知)  所以考卷不會發回

我今天又養了好多隻魚哦

翰翰:下雨了 不然我們可以把那天做的捏麵人拿去送給園長媽咪

我長大了  哦哦 上回日本買的雨鞋也變小了

姑姑說二年級我要讀的學校會有2300多位學生 共有74個班級  跟現在的學校會差很多的哦

學校那麼多人  所以應該不會幫每位小朋友彩色筆、蠟筆、削鉛筆機 ...一人一份準備好好的吧

然後下課後就要去安親班了 不能像在這裡可以下課後跟阿公去騎卡打車啦 

   真是可憐呢 ... ... 要變成安親班兒童 ... ...

姑姑說如果安親班的老師打我罵我 再告訴她 她會去罵老師的   哈 哈 哈

 我們絕不要去會受苦的安親班  因為姑姑覺得現在老師的素質良莠不齊差很大的  

晚上我自己洗澡 因為沒有流汗也不需要洗頭 所以自己洗洗就可以了

因為我忙著種菜和養魚 姑姑自己洗好就不管我了

 

 

如何培養孩子「自主閱讀」的能力?
奇蜜親子網專業編輯 /
   國際閱讀教育協會2006年公佈的國際閱讀素養研究(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,簡稱PIRLS,五年評比一次)評比結果,宛如為國內閱讀推廣界投下了一枚震撼彈。台灣小四學生首度參加評比的整體成績,不僅在四十五個國家地區中排名22,台灣學生每天課外閱讀比例為24%,遠低於國際平均值40%。閱讀能力是任何學科學習的重要基礎,也是與人溝通和互動的基本能力。究竟父母在孩子閱讀愛好的培養上該扮演何種角色?又有哪些活動能促進孩子的閱讀能力呢?


5~8歲是自主閱讀的起點
  其實,閱讀能力的發展有既定的方向:從 圖像 的閱讀到 文字 的閱讀,從 父母的伴讀 到 自主性閱讀 。

  在學前階段,由於孩子還不會識字,都是由父母唸書給他聽,孩子從書上的圖片來瞭解故事。一直要到大約五歲左右開始,孩子開始展現對文字的興趣,他不再只對圖畫感興趣,而開始會指著書上的文字,問父母該怎麼唸,這時候他已經能夠知道每個字都有其對應的語音了。

  上了小學之後,孩子開始學習注音,也能夠認得一些簡單的字彙,慢慢的,可以自己讀有標注注音、文字較少的圖書。一開始,孩子會把焦點放在「讀字」上,因此有時無法完整理解整個句子;逐漸地,當孩子的閱讀的技巧越來越熟練,認得的字也越來越多,他便能專注在句子的意義上,並且願意挑戰更困難的讀物。當遇到有不會唸或看不懂的地方,他也能夠根據前後文或插圖來猜測故事的內容。

如何培養愛看書的孩子
  研究發現, 父母在孩子閱讀能力及閱讀愛好的培養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,主要是因為父母本身喜愛閱讀對孩子是良好的示範;此外,父母提供給孩子良好的閱讀環境也是很重要的因素,因此,經常帶孩子上圖書館,或讓孩子在想閱讀時隨手可取得讀物,都有助於孩子對閱讀的興趣。以下便提供幾個方法,是父母可以運用來促進孩子的閱讀能力以及培養閱讀興趣的:

◎ 持續為孩子唸故事書:
  很多父母在孩子能夠自行閱讀後,就不再和孩子共讀了,事實上,雖然孩子已經能自己讀一些簡單的書了,但父母還是應該繼續書給孩子聽,特別是在孩子睡覺之前。在唸書給孩子聽的時候,父母可以多加入一些聲音的表情和抑揚頓挫,這樣除了可以讓閱讀變得更有趣之外,也幫助讓孩子瞭解標點符號的意義、句子的結構、以及故事的高潮跌起。

◎ 鼓勵孩子讀給你聽:
  父母可以跟孩子以輪讀的方式來閱讀,也就是父母唸一段或一整頁,接著讓孩子來讀一段或一頁。對於大一點的孩子,也可以是父母先唸一本比較困難的書給孩子聽,再讓還孩子讀他最喜歡、最熟習的那本書給父母聽。別忘了事後給孩子掌聲和讚美,當孩子在學習一項新技巧時,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回饋和鼓勵。

◎ 與孩子討論書的內容:
  親子共讀時,透過討論可以讓閱讀更加生動,例如:在開始讀一本書之前,可以先問孩子:「你覺得這本書在講什麼呢?」,在閱讀的過程當中也可以問他:「你猜接下來會怎麼樣呢?」、「你覺得小主角應該怎麼做呢?」。只是,與孩子的討論應該是很自由的,不需要事先設定好問題,也沒有一定的答案。這麼做只是要幫助孩子更能理解故事內容,也給孩子機會練習表達自己的想法。

◎ 訂定家庭閱讀時間:
  每週挑選出一段固定的時間,是家庭成員共同的閱讀時間,例如吃完晚飯後的30分鐘,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書,各自安靜地閱讀,事後也可以安排一個小小的分享,輪流說說自己的讀書心得。訂定家庭閱讀時間的目的,除了養成孩子固定的閱讀習慣,也讓父母有一段清閒的時間,可以讀自己的書。

◎ 鼓勵孩子多用文字表達:
  研究發現,讀與寫的能力是相輔相成的,也就是,閱讀與寫作的能力是互相增長的,因此父母可以透過一些日常的活動來促進孩子的讀寫能力,例如用簡單的字彙寫小紙條給孩子,並鼓勵孩子也用文字來回應;也可以鼓勵孩子自己寫故事,或把孩子講的笑話寫下來,這些都是促進讀寫能力的好方法。

  此外,生活中還有許多小活動,都可以促進孩子的閱讀能力,例如爸媽平日可帶著孩子一起看廣告傳單、食譜或產品使用說明書,出門時一起研讀路上的招牌、電影的看板、或公車的廣告...等等。
   閱讀教育的重點在帶出孩子的興味,絕不是侷限在課本上的考試知識,所以更應從生活中體驗起 。如果爸媽本身對閱讀活動能保有一定的熱情,這也將成為影響孩子閱讀態度的最好教材,只要培養了孩子的自主閱讀習慣,也等於為孩子開啟了一條永遠不寂寞的人生路!

文章來源:奇蜜父母學習中心(www.kimy.com.tw)

 

 

兒童:偏鄉學童資源少 都會孩童較悲觀

中廣 更新日期:2009/11/19 13:05

世界兒童人權日前夕,兒童福利聯盟上午公布台灣兒童人權城鄉差距報告,報告顯示,偏鄉兒童隔代教養比例是一般地區兒童的三倍,低所得家庭是一般家庭的兩倍,雖然都會孩童資源較富足,但都會孩童中卻有兩成三「曾經想要一死了之」,三成八覺得「世界少了我也沒關係」。(黃悅嬌報導)

十一月二十號世界兒童日邁向第二十年,兒福聯盟上午公布台灣兒童人權城鄉差距報告,兒盟執行長王育敏指出,調查結果發現,台灣兒童不分城鄉,親子間相處的表現都不盡理想,孩子們都喜歡宅在家裡看電視,都有「宅童化」現象,教育資源部份,無論都會或偏鄉小學,經費也都明顯不足;另一方面,偏鄉兒童隔代教養比例偏高,平均每十個偏鄉學童就有一個跟祖父母同住,是一般地區兒童的三倍,偏鄉也有近三成孩子落入低所得家庭,是都會與一般地區兒童的兩倍,然而在心理健康量表中,都會孩童明顯較為悲觀。

兒盟呼籲政府應重視兒童權益,增加對兒童的投資,並應注意城鄉造成的差異,玫力改善偏鄉兒童的劣勢,勿讓一個台灣成為兩個世界。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二姑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