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鳯凰颱風登陸的早上

姑姑:風雨挺大的  ...  ... 

    翰翰:哇 這樣才刺激呀 隨便一走都可以越水




 

我有M的kitty珠寶盒 是我的百寶盒啦 尫仔標都放在裡面



 

玩跑跑卡丁車  

 一下子就跑去打開一層窗 觀望颱風即景(是二層的窗戶)


 

我姓蔡 你也姓蔡 那國樑叔叔姓國嗎?大姑姑姓大是嗎?

看見新聞挖哇哇裡的鄭弘儀又說他像慶輝叔叔


 

好會流汗的翰 沒開冷氣時一下子就滿頭大汗滴

流流汗也沒關係 多沖一回澡 多喝水

 

中午希望他跟學校的午睡時間一樣 睡到二點十分才行

翰翰:(呵呵)我根本都沒有在睡嘛 只是假裝  ...









 

翰翰:我們去海邊 ...    姑姑:雨一陣一陣的 不好吧 ...

 

 

 

以遊戲教孩子和人做朋友
專訪台中師範學院學生輔導中心主任羅明華

  文/朱美

  在目前「少子」的社會中,孩子與大人相處的時間較多,卻少有機會學習和同齡孩子分享和合作。這樣的孩子在進入學校後,容易有人際關係上的問題。這樣的情況,如果未能在幼稚園階段順利解決,到了小學一、二年級會更顯適應困難。

  常以遊戲治療幫助兒童改善人際關係的羅明華主任建議,發現孩子注意力不集中、坐不住,或對很多事缺乏反應時,就應尋求專家的協助。

 
在遊戲中發現問題

  羅明華解釋遊戲治療的好處是:「孩子在玩遊戲的時候,會變得非常放鬆,也不會覺得自己是因為不乖才被送到這裡來。」從孩子玩遊戲時的表現和情緒,能夠很快的發現他在人際關係上的問題。
  在遊戲治療的第一個階段,是治療師和孩子單獨相處,覺察並練習他的人際技巧。例如:有個孩子因交不到朋友被送到羅明華的治療室中,初次詢問他學校生活好不好時,孩子都回答很好。等到這個孩子用黏土捏了一隻大象,臉上卻突然出現落寞的神情。

   羅明華問他:「你是不是覺得大象很可憐,只有自己一個人,沒有朋友?」孩子說:「對!所以我要幫大象找很多好朋友。」於是他抓起黏土,迅速的用不同顏色的黏土捏出猴子、長頸鹿……,臉色也明朗起來。羅明華再和他說:「那你會不會覺得,自己有時候也和這隻大象一樣,很孤單,很想交很多朋友?」孩子答:「是。」

   當老師或父母發現孩子的心境後,這時最重要的,不是馬上導正他。而是先要當他情緒的鏡子。好比路上有一個坑洞,大人再三叮嚀:「不要走進去,不然跌倒會很痛。」當孩子經不住好奇走進去跌倒了,大人就會氣急敗壞的說:「看吧,我早告訴你了。」這種「寓言式」的先知姿態,孩子讓容起反感。大人要做的是以同理心,表示自己了解孩子的感受,再幫助他用不同的方式來達成目的。

 
更改遊戲規則 轉化性情

  針對那些得失心太重、輸了就沮喪或憤怒,或經常在遊戲中作弊,導致自己不受同伴歡迎的小朋友,羅明華便用改變遊戲規則的方式,來改變孩子對輸贏的看法,有時候還和爸媽唱雙簧:「今天我們玩的遊戲,最後輸的人可以決定全家晚餐吃什麼。」或是:「贏的小朋友,要幫輸的小朋友做一件事情。」。當孩子在遊戲中發覺「輸也不是什麼壞事」,久而久之,他在學校或其他方面也較能坦然面對「輸」的事實。

  在遊戲中還可以發展輪流、協調的技巧,讓孩子不再以習慣以「鴨霸」的方式達成自己的目的。如果孩子堅持要自己訂規則,羅明華便說:「這次聽你的,下次要聽我的。」

   如果遇到小朋友在遊戲過程中,常賴皮要更改規則讓自己贏,羅明華會說:「你要改,那我也要改!」結果在彼此都依自己立場改規則的情況下,遊戲會變得非常難玩,孩子便忍不住抱怨:「哎,這樣很難玩耶!」「很難玩噢!那你是不是很想好好的玩?」「對呀!」「那我們遵守原來規則,正式玩一次好不好?」孩子便能理解遵守遊戲規則的重要了。

 
間接發洩 增強理性思考

  對於常以暴力表達不滿的孩子,大人可以先教導他們間接發洩來轉移目標。「孩子通常無法立刻把激動的情緒控制住,而要經過一段過程。」教孩子控制情緒的一個方法,是把情緒引導到不會造成傷害之處,例如,「如果這個枕頭是剛剛說你壞話的小朋友,你想怎麼樣對它?」孩子可能會痛扁枕頭,但是比起痛扁那個小朋友,所造成的後遺症輕多了。最後要慢慢引導,讓孩子能理性思考:「我不高興,但你也不會比我好過」轉頭走開,放棄找對方吵架或打架的念頭。

 
當孩子的代言人,協助溝通

  在個別相處治療的階段過後,可以把狀況類似的孩子集合在一起,練習剛學會的人際技巧。在團體中,孩子如果因為無法表達自己的意圖,而和同伴發生衝突,羅明華會引導這樣的孩子:「你是不是很想和他們玩?」「那你走過去,和他們說你想和他們玩好不好?」

  同時,羅明華會告訴另一方:「他發脾氣,是因為他很想和你們玩。」在孩子表達意圖之後,也許會遭到拒絕,這是他會產生挫折或有破壞行為的時候。羅明華又需再度成為另一方的「代言人」:「你們不讓他玩,是不是想讓他再等五分鐘,等這一次玩完了再讓他參加?那麼你們告訴他:『請你再等五分鐘,等一下再讓你玩好不好?』」

  此外,羅明華也教導孩子觀察:「他不理你,有可能他在忙,不是不喜歡你。」如果別的孩子是刻意惡言相對,可以教導孩子說:「你這樣說話讓我很難過,可不可以不要這樣說?」或者「我比較喜歡你(怎麼)說……」

  利用團體的力量還有另一個好處,孩子彼此會成為對方的鏡子:「老師,那個小朋友怎麼脾氣那麼壞啊?」「你覺得這樣很難和他一起玩對不對?你是不是有時候也和他一樣脾氣壞呢?現在你知道這樣會讓別人很難和你玩喔!」

 
公平處理孩子的紛爭

  羅明華說,當孩子爭吵時,大人們常犯的錯誤是──為了平息爭議,用太過簡單的方式來處理,例如:「小元不讓你玩,你就不要玩,去玩別的嘛!」勉強他放棄目前最想玩的玩具或遊戲,等於是告訴他他想玩的事是沒有價值的,他會感覺受傷害;如果只要求一方讓步,會讓被要求的一方充滿挫折。比較好的方式是幫助他們制定「具體」、「輪流」的規則,譬如說:「小元先玩,巧巧看時鐘,長針指到三,就換巧巧玩。」也許一開始大人會覺得很辛苦,幾次以後孩子習慣了,紛爭也會減少很多。

 
擂臺遊戲 鍜鍊EQ

  羅明華非常喜歡進行的一個活動叫「擂臺遊戲」。第一次玩這個遊戲之前,她會刻意誇大這個遊戲,激起孩子們想玩得好的決心。「擂臺遊戲」的方法是臺上選一位擂臺主,其餘的小朋友在下面要極盡所能的用各種攻擊性的言詞激怒他,擂臺主在「不能生氣、不能回罵、也不能打人」的原則下,要回應小朋友們的挑釁。這個遊戲的目的,是要讓小朋友練習能以幽默機智培養堅強的自我,使他不再容易因別人言語上的攻擊而影響情緒。

  擂臺遊戲的效果很好,有次某位小朋友首度被選上擂臺主,連他的父母都沒有信心:「他脾氣這麼壞,一定撐不了多久的。」出乎意料的,這位平時脾氣壞的小朋友,上了臺表現得非常好。在歷代擂臺遊戲中,出現過很多經典的對白,讓大人都自嘆弗如。例如:「喂,你很黑耶!」「黑,很好啊,因為我喜歡吃巧克力。」「喂,你長得很醜耶!」「沒辦法啊,是我爸媽就是把我生成這樣!」

 
老師帶動,父母配合

  在幼稚園的階段,孩子的行為尚未完全定型,羅明華建議老師可以參考上述原則,技巧的在分組活動中注入這些因子,讓狀況不是太嚴重的孩子能夠有被導正的效果。如果學生的情況非常嚴重,老師也須告知父母,或轉介給輔導專家進行個別的協助。

   父母是型塑孩子的推手,更是孩子行為改變與維持的關鍵。在家園互動良好、互相支持下,才能讓孩子人際係及群己互動技巧等方面,獲得最好的發展。 (引用自小康軒幼教網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二姑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